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出 处:《科学通报》1999年第21期2350-2352,共3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科委基础研究特别支持项目!(国科高字 [1994 ]83号 );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JG94 7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 96 72
摘 要:现有资料已经证明 ,岩石圈及其以下相当深度的岩石表现为固体性质 ,因此 ,应该按固体内应力状态测算深度 ;岩石力学实验证明围压越大 ,岩石的抗张、抗剪强度越高 ,在持续增高围压的条件下 ,岩石抗压强度几乎是无限的 ,Sibson提出 1 0~ 1 5km左右之下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为韧性 .韧性岩石仍是具有弹性的固体 ,并不处于静流体压力状态 .在目前缺乏反映流变程度数据的情况下 ,当已经测得不可忽略的差应力时 ,暂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可以求算较准确的深度 .由弹性模型进一步发展为粘弹性模型将是一种进步 ,而如果从弹性模型又回到静流体模型则不能认为是一种前进 .构造应力场中大于差应力一个数量级的各向等正应力叠加在重力附加静压力之上 ,能够引起超高压变质作用 .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7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