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虞华鹏[1] 赵成军[1] 王涛[1] 浦艳华[1] 贾如意[1]
机构地区:[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济南市心血管病治疗中心,250031
出 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13期45-4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
摘 要: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C)及IVUS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每例患者选取一处狭窄50%~70%的病变血管为靶病变.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控制,两组均治疗18个月,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时分别行CAG和靶病变的IVUS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管腔体积和斑块体积、性质,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体积和管腔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体积显著增加,管腔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型斑块显著减少.观察组治疗后 hs-CRP及ET-1水平[(48.95±19.97)mg/L及(69.23±24.56)ng/L]较治疗前[(112.04±36.65)mg/L及(136.38±44.18)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及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关 键 词:超声检查 介入性 C反应蛋白质 内皮缩血管肽类 氟伐他汀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