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第4期425-436,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 KZCX2-YW-Q09, KZCX2-YW-1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30210, 41002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06CB806400);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编号: 2010LESV004)资助
摘 要:在甘肃省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件较完整的豕脊齿象属(Choerolophodon)头骨,这是该属的头骨化石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该头骨低平,门齿向外侧及上方弯曲且没有釉质带,臼齿为豕脊型齿,因而符合豕脊齿象属的鉴定特征,并与嵌齿象属(Gomphotherium)、铲齿象属(Platybelodon)和中华乳齿象属(Sinomastodon)等中国常见的嵌齿象类相区别;同时具有以下一些相当原始的特征而不同于豕脊齿象属的其他种:颧弓明显向两侧扩展、前眶位置靠前、颊齿上白垩质发育很弱、P4仍然发育,因此被确定为一新种——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 sp.nov.).在本文的新材料发现之前,豕脊齿象属的材料主要发现于非洲、东欧、西亚和南亚的中中新世到晚中新世.新材料的发现,拓宽了对该类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认识,对于研究嵌齿象类在东亚地区早中新世的分支演化和适应辐射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