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尚勇[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27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154-163,共10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乐府通论"(批准号07XZW006)的成果
摘 要:西汉有三种鼓吹乐:继承先秦传统的鼓吹,短箫铙歌和横吹。自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时期,横吹始终作为乘舆武乐来使用,直到东汉章帝建初以后,以之给赐边将军,横吹才获得了军乐的身份。正因为它从四品乐第三品"黄门鼓吹乐"加入到第四品"短箫铙歌乐"当中,这才使得短箫铙歌也获得了鼓吹的名号。"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所以内容驳杂,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原本曾分别隶属黄门鼓吹乐和短箫铙歌乐。就乐器组合来看,鼓吹最初指箫(长箫)与鼓合奏的乐奏形式。西汉武帝时,它兼指以胡角和横笛为主要乐器的横吹曲;东汉章帝时,它又兼指以箫(短箫)和铙为主要乐器的短箫铙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鸣笳以和箫声"的鼓吹曲,大约形成于和帝永元年间;这标志着汉代继承先秦传统的鼓吹与汉武帝时代新兴的短箫铙歌在东汉中后期逐渐走向融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6.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