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队”模式再认识:合约性质、制度约束及其利益相关者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宇宽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  处:《开放时代》2011年第6期132-141,共10页Open Times

摘  要:中国建筑工劳动条件较为恶劣,待遇低下,并长期讨薪这一社会事实,近年来引起不少社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这一状况与中国建筑工普遍采取包工制,甚至层层转包的现象具有逻辑关联——包工制是造成劳资关系被掩盖,建筑工人待遇恶劣并被欠薪的原因,由此将包工制作为批判的对象,几乎成为一种成见。而笔者在分析中国建筑行业现状中认为,在解释当代建筑工为什么普遍接受包工制,而且延期付酬这种方式时,经济学传统中对于企业边界和不完全契约的讨论具有解释力,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更能有助于理解包工队具有的现代性。从实证的角度,当代的包工制和包工队,其实更应该被解释为在中国当前一些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条件下,建筑行业和农民身份的建筑工的理性的合约选择和组织形式。他们通过传统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合约设计,实现了利益相关者的整合,可以被视为有行业和时代特色的原生性市场组织,甚至体现了中国农民在不完全的城市化下,向市场寻求发展机遇的现代企业精神。

关 键 词:包工制 不完全合约 利益相关者 弱者的武器 寻租 

分 类 号:F426.9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D41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