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惠良[1] 崔杰[2] 薛华[1] 张至[1] 杜荣品[1] 谷剑[1] 齐晓勇[1] 

机构地区:[1]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石家庄050051 [2]石家庄市第二医院,050051

出  处:《重庆医学》2011年第15期1512-1514,共3页Chongqing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指导性项目(062761907)

摘  要: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前后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EC)、NO、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或)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确诊的PTE患者82例,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年龄、身高、体质量相匹配的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v WF,改良的Hladovec法测定血液中CEC,放射免疫方法检测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并比较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溶栓及抗凝治疗组CEC、ET-1、v WF分别为[(21.59±5.85)个/mm2vs(17.53±6.07)个/mm3]、[(98.26±23.55)ng/L vs(82.71±20.41)ng/L]、[(186.60±28.58)%vs(158.45±35.84)%],对照组CEC、ET-1、v WF分别为(5.30±1.95)个/mm3、(38.43±12.07)ng.L-1、(101.34±33.26)%,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溶栓及抗凝治疗组NO[(60.51±17.18)μmol/L vs(79.13±17.0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4±18.12)μmol/L,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患者经治疗1周后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v WF、ET-1、CEC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E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其损伤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价PTE转归的指标。

关 键 词:一氧化氮 内皮素 肺血栓栓塞症 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分 类 号:R563.5[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