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  被引量:2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猛[1]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外法学》2011年第3期648-659,共12页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基  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批准号73400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8CFX042)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即使诉讼案件已经终结,一部分访民仍执着地进京上访。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要出"气"、讨个说法,也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现实世界中的"天"——中央。这个中央还不仅仅是或主要不是最高法院,而是中共中央。即使希望一时难以实现,至少也要来北京争取到表达的机会,让中央能够倾听他们的冤屈。表达本身也就成为支撑他们继续上访的动力。但中央即使有心处理,也没有足够能力快速处理所有上访案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长期上访甚至滞留不归的访民群体。当他们越来越失望和绝望时,相互倾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反而增强了访民之间的情感认同和群体认同。这种认同感的增强,不仅意味着他们很难再回归到原有的社区当中;同时也意味着地方的接访工作,在中央维稳要求和访民抗争的双重压力下,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 键 词: 冤屈 表达自由 维稳 

分 类 号:D926.21[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