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世明[1] 胡凯[1] 温汉捷[2] 张羽旭[2] 李贶 樊海峰[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3]中国石油无锡分析中心,无锡214000
出 处:《科学通报》2011年第17期1378-1385,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8042;40572056;40873014;40930425);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资助
摘 要:报道了粤西大降坪黄铁矿矿床的Mo同位素组成,其Ⅲ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较小,为-0.02‰~0.29‰,平均为0.18‰(n=3);Ⅳ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大,为-0.70‰~0.62‰(n=8),尤其是主矿层处的5个样品均以富集轻同位素为特征.Ⅲ号矿体与Ⅳ号矿体明显不同的Mo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了两个矿体形成于不同的成矿环境,并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Ⅲ号矿体可能形成于一种开放的生物作用较强烈的缺氧环境,而Ⅳ号矿体形成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弱氧化的局限环境.Ⅳ号矿体主成矿层位的δ97/95Mo整体偏负且具有随成矿层位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反映了在局限环境条件下Mo同位素的分馏不同于海洋开放环境,可能存在Mo的动力学分馏效应.Ⅳ号矿体M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于Ⅲ号矿体,还可能反映该矿体海底喷流沉积形成后,受到了较强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因此,Mo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环境的有效示踪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