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恩琪[1] 刘美含[1] 石卫东[1] 姜微[1] 张丽丽[2] 张冬梅[3] 林昱[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130033 [2]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科,吉林长春130061 [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诊科,吉林长春130021
出 处:《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第3期548-551,共4页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基 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课题(20100726)
摘 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布,比较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侧支动脉形成数量及分布特点。结果:不同病种间比较,硬化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组患者大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11±1.47)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94±0.65)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1.05±0.47)(P<0.05);硬化性ASO组及TAO组小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1.32±1.28,1.75±1.31)均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55±0.41)(P<0.05),但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比较,10~15年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4.22±2.31)多于10 d~3年、3~10年、15~20年及20年以上组(1.81±1.51,2.74±2.29,2.53±1.47,1.70±0.64)(P<0.05);3~10年及15~20年组患者多于10 d~3年及20年以上组(P<0.05),但前两者及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临床一期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65±2.58)多于临床二期及三期组(2.03±1.83,1.61±1.44)(P<0.05),临床二期组多于临床三期组(P<0.05)。结论:硬化性ASO患者大腿段及小腿段侧支动脉均建立丰富;TAO患者大腿段侧支动脉建立较少,小腿段建立较多;糖尿病性ASO患者侧支动脉建立均较少。病程小于15年的患者侧支动脉建立数量逐渐增多,病程大于15年以后侧支动脉建立逐渐减少。临床分期越早,侧支动脉数量建立越多,反之减少。CDU评价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可作为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的指标。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