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跃[1] 吴蓉洲[1] 张园海[1] 荣星[1] 陈其[1] 项如莲[1]
机构地区:[1]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心血管科,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259-261,共3页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摘 要:目的:探讨首次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高危因素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410例其中对IVIG治疗有效的川崎病患儿372例、IVIG无反应川崎病38例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反应组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均较敏感组明显升高,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明显降低。无反应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RP、WBC、中性粒细胞下降不明显,血小板(PLT)、Hb、ALB下降明显。本研究中有7例在发热3~4 d使用IVIG,均为IVIG无反应,而敏感组均在发热满5 d后使用IVIG。川崎病211例使用1 g/kg,连2 d,其中无反应25例(占11.8%),川崎病199例使用2 g/kg,24 h内输注,其中无反应13例(占6.5%),每日1 g/kg连续用2 d的方法较2 g/kg一次给药IVIG无反应型的发生率高。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或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疗效肯定。结论:IVIG无反应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WBC、中性粒细胞、CRP不降低,Hb、ALB、PLT降低,首次使用IVIG时间是IVIG无反应的高危因素。每日1 g/kg连续用2 d的方法较2 g/kg一次给药IVIG无反应型的发生率高。对IVIG无反应川崎病建议IVIG追加治疗,无效者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