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世雄[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  处:《戏曲艺术》2011年第2期14-25,29,共13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戏剧人类学"(批准号:01BB19)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欧洲戏剧,都曾经积累了大量表演程式,即程式化的肢体语言。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欧洲戏剧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激烈变化。欧洲在启蒙思潮的冲击下,古典主义规范瓦解,随着欧州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的崛起,对刻板、僵化的程式化表演的批判更加有力和深入。而在中国,清王朝专制和"文字狱"扼杀思想自由,使戏曲朝着追求形式美的单一方向发展,戏曲艺术加速度走向规范化和程式化。这些变化在戏剧理论领域得到反映。欧州剧坛反对程式、主张体验的流派占了上风,形成了完整的戏剧体系。而在中国,戏曲表演程式经过千锤百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在表演理论方面,继《梨园原》之后并没有成功的建树。这反映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停滞与表演理论的薄弱。

关 键 词:表演 身体语言 程式化 生活化 规范 体系 

分 类 号:J809.1[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