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与切取方法获取的脂肪组织的结构特征和细胞组成的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Hitomi Eto Hirotaka Suga Daisuke Matsumoto Keita Inoue Noriyuki Aoi Harunosuke Kato Jun Araki Kotaro Yoshimura 魏峰(译)[2] 高景恒(译)[1] 张晨(译)[3] 

机构地区:[1]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 [2]《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3]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

出  处:《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年第7期I0022-I0022,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摘  要:背景脂肪组织是一种容易获取的组织,可当做软组织填充物,也是成人多功能细胞的来源,这种多功能细胞被称为脂肪源性干细胞/基质细胞/祖细胞。然而,由于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的结构很脆弱,脂肪细胞的许多解剖特征仍不清楚。方法纳入抽吸方法获取的皮下脂肪组织标本15例,完整皮下脂肪组织标本9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①采用组织全层包埋结合三重荧光染色技术,对活脂肪组织进行三维成像;②甘油一3.磷酸脱氢酶试验;③多色流式细胞术(CD34、CD31和CD45);④培养血管基质部分细胞的贴壁细胞,以产生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结果组织全层包埋方法显示脂肪组织旁存在毛细血管网,抽吸获取的脂肪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被部分破坏。抽吸脂肪组织也缺少大的脉管结构,其小脂肪粒(破碎脂肪组织,P=0.00016)和死亡细胞(P=0.0038)的数量均高于切取脂肪组织。抽吸与切取的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数量占全部细胞数的比例均小于20%,且脉管系统相关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占到细胞总量的一半以上。甘油一3.磷酸脱氢酶试验显示,抽吸和切取脂肪组织中破裂的脂肪组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大于30%和5%(P=0.032)。多色流失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抽吸脂肪组织中受污染的血源性细胞(CD45+)数量在总细胞中所占百分比更大(P=0.0038),抽吸脂肪组织内的脂肪源性基质细胞产量大约是切取脂肪组织的一半(P=0.011)。结论作者研究表明两种组织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细胞成分,且抽吸脂肪组织内组织损伤更严重,祖细胞产量也不足。

关 键 词:脂肪组织 细胞组成 抽吸方法 切取方法 结构特征 脂肪源性干细胞 毛细血管网 多色流式细胞术 

分 类 号:R589.2[医药卫生—内分泌]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