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庆君[1]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州510420

出  处:《当代修辞学》2011年第3期11-18,共8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项目(编号09YJA74002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编号08J-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互文性理论近年来在国内语言学界有许多探讨,但多是从批评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理论等视野进行。本文着眼于互文性与汉语修辞格在语言层面的共有特征,提出了互文性特征与部分汉语修辞格的对应关系假设,并以仿拟为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中国的互文性思想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关 键 词:互文性 修辞格 新媒体 仿拟 

分 类 号:H15[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