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颤抖”:也论“干校文学”——以牛汉的诗歌为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在钦[1] 杨经建[2] 

机构地区:[1]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江汉论坛》2011年第7期139-144,共6页

摘  要:以现象学认知方式考量,"干校文学"不啻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其中牛汉的诗作具备了独特的价值涵义。这种价值涵义首先表现在,牛汉的诗歌吸纳了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精神品性和诗性气质,在"文革"的黑暗时代履行了诗歌的文化批判与思想抵抗的责任。其次,领受苦难和生命担当是牛汉诗歌的一体两面的构成要素,即,对苦难的领受是通过生命的担当来完成的,与此相应的则是艺术风格上的悲慨基调。其三,用比较的眼光审视,在"干校"的特定语境中,牛汉、郭小川、杨绛三者具有创作类型学的意义:牛汉身上彰显的是现代知识分子本色,郭小川则在"战士"与"诗人"的选择中逐渐凸显了"战士"特质,杨绛展露出的是淡泊自重、宠辱不惊的文人风度。

关 键 词:干校文学 牛汉 郭小川 杨绛 悲慨基调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