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模式”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华南师范大学课题组 赖辉军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州510631

出  处:《南方农村》2011年第3期47-51,共5页South China Rural Area

基  金:201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10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构建以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依法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WYM1006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江门模式"下,大学生"村官"基本能够发挥作用,为改进基层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作出贡献。但还存在着大学生"村官"自我认可度不高、对农村情况不甚了解、生活待遇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营造氛围,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感,注重人才培养,完善考核制度,变"下乡"为"回乡",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推动农村基层的发展。

关 键 词:“江门模式” 大学生“村官” 政策保障 

分 类 号:F752.5[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