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袖产生和新老交替历史与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友军[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  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14-18,共5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

基  金: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项目"中央领导机构干部人选产生机制发展历程研究(1921-2011)"(批准号10JDJNJD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中共成立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共产国际对中共领袖的产生和新老交替具有较大影响力。一大推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局书记,受到列宁意见的影响。第二届中央领导从当选开始,便明确中共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领导的关系。共产国际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到重大作用。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有关领袖新老交替的政策文明遗产,引入年龄因素和退休制度,废除了领袖职务终身制。十六大确立了"到点退休制"和"有限任期制",十七大开始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预备人选。规范的中央领袖罢免机制欠缺。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 领袖 新老交替 

分 类 号:D262.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