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510642 [2]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广州510642
出 处:《土壤》2011年第4期669-673,共5页Soils
基 金:广东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2008B030302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025810);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探索课题(2010-LH02)资助
摘 要:采用室内淋洗方法研宄了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3种林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淋滤液性质及其对赤红壤B、Zn吸附一解吸的影响。每2个月淋洗一次凋落叶,共6次。结果表明,尾叶桉、藜蒴和湿地松凋落叶失重率分别为29.37%、13.37%和4.68%;3种凋落叶淋滤液均呈酸性,pH值介于5.08~6.37,其中藜蒴最高,尾叶桉最低:淋滤液电导率,B、zn浓度均以藜蒴最大,湿地松最小,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在分解过程中呈先降后回升的趋势。用淋滤液浸提赤红壤时,前3次淋滤液中的B被土壤吸附,平均吸附量尾叶桉(0.821mg/kg)〉藜蒴(0.428mg/kg)〉湿地松(0.394mg/kg):后3次淋滤液使土壤B解吸,平均解吸量尾叶桉(0.419mg/kg)〉湿地松(0.392mg/kg)〉藜蒴(0.238mg/kg)。与B不同,土壤从3种凋落叶的各次淋滤液中均吸附Zn,平均吸附量藜蒴(0.522mg/kg)〉尾叶桉(0.391mg/kg)〉湿地松(0.100mg/kg)。表明3个树种的凋落叶淋滤液性质相似,对B、Zn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但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3种凋落叶分解均能增加赤红壤Zn含量,但无助于提高土壤原有Zn的有效性;对B的影响则因分解期而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