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苗苗[1] 邵晨[1,2] 陈旭淼[1] 宋微波[1]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原生动物学研究室,青岛266003 [2]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49
出 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第8期660-668,共9页Scientia Sinica(Vitae)
摘 要:盘头类和伪小双虫类是旋唇纲(Sprirotrichea)纤毛虫中系统进化地位长期存疑的两大类纤毛虫,前者经常被认为与游仆类相关,后者通常被归入腹毛类.本文分析了Discocephalus,Leptoamphisiella和Paradiscocephalus3属纤毛虫及2种Pseudoamphisiella的SSUrRNA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选取游仆亚纲(Hypotrichia)、寡毛亚纲(Oligotridria)、散毛亚纲(Choreotrichia)、排毛亚纲(Stichotrichia)下属56种纤毛虫的SSUrRNA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4种方法构建系统关系树.分析结果表明,盘头类与伪小双虫类均为单源发生,且表现出较近的系统关系;两类纤毛虫应为排毛亚纲和游仆亚纲的边缘类群,不支持Lynn将其作为游仆类姐妹群的安排.结合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资料,本研究结论如下:两类纤毛虫代表旋唇纲下的目级阶元,即盘头目(Discocephalida Wicklow,1982),下辖2个亚目Discocephalina和Pseudoamphisiellinan.subord..新亚目Pseudoamphisiellina特征如下:(1)具有两列明显分离的中腹棘毛列,以尾柱类模式发生;(2)无迁移棘毛,此结构在其他所有典型的尾柱类中,来源于最后一列额腹横棘毛原基;(3)多根尾棘毛,来自于每列背触毛原基;(4)右缘棘毛为特殊的独立发生;(5)周丛生活.
关 键 词:纤毛门 Pseudoamphisiellina亚目 新亚目 系统学 SSUrRNA基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7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