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性协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虞崇胜[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38-43,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政治文明建设研究>(04&ZD016)阶段成果之一

摘  要:作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重要内容的政治协商,比较好地解决了利益多元化而造成的意见纷争和政局不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内耗,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但是,政治协商并非是消弥纷争、毫无约束的协同机制,而是包容差异、相互约束的民主机制。这种政治协商是一种制约性政治协商。从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来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如果缺乏制约性,合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政治基础;从政治协商的原初意义来看,政治协商如果脱离了制约性,协商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从中国政治协商实践来看,多党合作中的政治协商如果缺乏制约性,协商就会流于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讲,制约性协商才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机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政治协商中的制约性功能。

关 键 词:制约性协商 政党制度 党合作 民主政治 

分 类 号:D665[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