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探究——以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澍[1,2]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法学院 [2]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100-104,共5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四川模式’实证研究"(10XN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1SZYQN22);2011年四川羌学研究中心项目"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北川模式’之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模式,其成功在于将火把节及其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形成了中心辐射型垄断模式。火把节作为重要知识财产不仅是该模式的基础财产和核心资源,同时也发挥着中心平台功能。围绕火把节形成的二次创作成果及延伸商品与服务是火把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依法取得知识产权而享有具有垄断性的专有权。形成知识财产联盟、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是火把节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表现,也是该模式成功的保障因素。

关 键 词:火把节 知识财产 专有权 中心辐射型垄断 

分 类 号:F426.2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