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振文[1] 张俊玲[1] 郭山春[1] 夏磊[1] 

机构地区:[1]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56610

出  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24期36-3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简称佝偻病三项)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以了解其发病机制及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选择单纯性FC(SFC)患儿30例(SFC组),复杂性VC(CVC)患儿30例(CFC组),入院后,均常规给予维生素D800U/d以及钙剂,连续治疗2周,检测惊厥发作24h以及治疗后2周的佝偻病三项及NSE,并与30例门诊健康查体小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FC组与CFC组发作24h的NSE均高于对照组[(41.07±18.89)、(58.85±23.81)斗g/L比(10.64±4.03)αg/L](P〈0.01),且CFC组高于SFC组(P〈0.01);治疗后2周,SFC组与CFC组NSE仍高于对照组[(13.86±5.72)、(26.93±12.39)ug/L比(10.64±4.03)αg/L](P〈0.05或〈0.01)。SFC组与CFC组发作24h血清P均低于对照组【(1.49±0.33)、(1.54±0.35)mmol/L比(1.71±0.31)mmol/L](P〈0.01),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C组与CFC组发作24h血清ALP均高于对照组[(203.21±61.16)、(206.32±60.27)U/L比(120.43±40.24)U/L](P〈0.01);治疗后2周,ALP水平下降[(144.91±34.08)、(143.86±29.64)U/L],低于发作24h的水平(P〈O.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FC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关,CFC对脑细胞的损害程度重于SFC。

关 键 词:惊厥 发热性   碱性磷酸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分 类 号:R720.597[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