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孟山[1]
出 处:《全国商情》2011年第6期93-99,共7页
摘 要: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共同发挥作用。劳动的占有性是剩余劳动产生的原因,由此出发可以说明生产资料对剩余价值的作用:潜在价值。潜在价值是天然存在的、也是市场的行情所决定的。是潜在价值和剩余劳动共同创造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应该由劳、资共享。资产者独享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独享剩余价值是传统公有制社会。只有剩余价值的共享,才能形成劳动者、管理者、资产者共同占有的现代公有制社会。资本主义剥削的概念由此将会更新,科学技术的作用,交易成本与社会成本问题可以在新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得到说明。管理者、资产者的报酬也有了新的视点,为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说明了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的统一,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政治经济学的说明。
关 键 词:剩余劳动 劳动的占有性 潜在价值 剩余价值的共享 新剥削观 现代公有制社会
分 类 号:F014.39[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