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爱平[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15-20,共6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08&ZD027
摘 要:从世界范围内贫困问题发生的程度和广泛性来看,工业革命以后贫困问题最为典型的时期大体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发展初期;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贫困现象。工业化发展初期贫困问题的理论解释有亚当.斯密的"富国裕民"思想、马尔萨斯的抑制人口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理论。二战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早期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纳尔逊的"低水平陷阱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舒尔茨的增加人力资本、促进农业发展、实现技术进步解决贫困问题的思想,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不同历史时期的贫困理论对我国都具有启示作用。
关 键 词:贫困 阶级贫困 权利贫困 亚当.斯密 发展经济学
分 类 号:F061.3[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