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振谦[1]
出 处:《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47-151,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基 金:本人主持的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教文化与宋诗研究"(项目号:10JYC751127);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项目号: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夺胎换骨"是宋代重要的诗学术语,与道教内丹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唐五代道士吕洞宾最早提及"夺胎换骨"之语,宋代黄庭坚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遂形成"夺胎换骨"诗法。黄庭坚提出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诗论也源于道教内丹术,与"夺胎换骨"关系密切,均将苦修作为学诗与修仙的关联点。这一关联点又对陈师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歌主张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