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及其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复勇[1] 刘剑颖[1] 张延荣[1] 韩世友 

机构地区:[1]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 [2]河南省商丘地区中医院

出  处:《心肺血管学报》199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摘  要:对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116例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出现AVB 32例,总发病率为27.6%,其中一度6例(5.2%),二度以上26例(22.4%)。并右室梗塞组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右室梗塞组(34.2%:17.2%,P<0.05)。通过比较并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和无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CPK峰值及梗塞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并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阴滞时血清CPK峰值无明显升高,而低血压、心室纤颤、心包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也显著升高(3/26:3/90,P<0.05)。显示严重旁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下后壁并右室梗塞时发生率显著增高。该心律失常的出现,提示心肌梗塞并发症发生罕高,近期预后较差。

关 键 词:心肌梗塞 房室传导阻滞 右室梗塞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