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志彤[美][1] 闫月珍(译)[2] 刘宁(校)[3]
机构地区:[1]哈佛大学 [2]暨南大学文学院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50-63,共14页
摘 要:这篇论文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学者方志彤(1910-1995)的作品。作者对《二十四诗品》的探讨共有两部分:考证和英译,它们现保存在哈佛档案馆中。考证部分为其档案中的一篇完整的定稿,据作者自述:"这篇文章的一稿起草于1960年代早期,在灰尘中躺了十多年后,曾被约翰·莱曼·毕晓普(John Lyman Bishop)为其主编的《哈佛亚洲研究杂志》(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编排。然而,我把它撤了回来,原因并非出于胆怯,而是因为我发现完成二十四首的翻译,整个工作太过琐碎,尽管我已翻译了其中的十二首(第5,6,9,10,12,13,17,18,19,22,23,24)。那些对这部伪作(尽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5认同它是司空图所作,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和张心澂《伪书通考》对此只字未提,但它确实是伪书)有着不健康的偏爱的人们,会明白我为什么打破这长久的沉默。我要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以纪念一位于我而言,如惠子之于庄子般的朋友,正如庄子所言:'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事无与言之矣。'无论恰适与否,我的考证得到了充分的证据,这来于毕晓普1945年在中国某个地方发现的墙石。我感激他呈送给我诗品〔被认为是司空图(837-908)所作〕中三首(第1,6,7)的拓片,这据信是颜真卿(709-785)的真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5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