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解读:三种理论的比较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海英[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430072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07-112,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政治协商的程序化研究"(07CZZ005);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团队项目"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本土化及其超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作普适性的理论阐释。比较多党合作制政党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解释,可以发现多党合作制实乃中国的宪政结构,在现实的情景变化中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拓展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民主价值,特别是一些协商形式与协商民主有相似之处,但是政协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和协商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与协商民主的主旨大异其趣。法团主义则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协商制度,把它视作一种职业、行业团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利益结构分化的需要。

关 键 词:政治协商制度 法团主义 协商民主 多党制 

分 类 号:D627[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