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渗透与早期中国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玲[1] 

机构地区:[1]西安理工大学思政教研部

出  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5-6,9,共3页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教条照搬,也非中国传统的现代变通。由于马克思主义最初传入中国时所需要的"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和"受众群体"还不是很明朗,这些因素是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20-19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传播的重要阶段,当时党努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打破扎根于乡村社会中为广大农民认同的文化纽带,以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党为实现文化的这一转型,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农村时,先以理论渗透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 键 词:1920-1940年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农村 

分 类 号:D64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