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世奎[1] 沈文钦[2]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9期71-77,共7页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基  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CAD0904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0Ab-JY07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编号:YWF1006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导师的角色和责任、导师资格、学术指导方式、学术指导的质量保障机制这四个维度对各国的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导师资格方面,西方国家对职称没有硬性要求,主要强调学术能力和指导经验;在指导方式方面,西方国家以指导委员会制度和双导师制为主,传统上奉行单一导师制的国家也在进行改革;同时,西方国家强调从标准制定、导师培训、签订契约等方面保障学术指导的质量。从比较的视角和现实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导师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导职称化的倾向,鼓励副教授担任博导,同时通过建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或双导师制度,使青年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中来。

关 键 词:博士生导师 资格 指导方式 制度分析 

分 类 号:G643[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