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文化生态与文学理论形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清民[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9-14,共6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语境与文学理论形态生成"(05CZW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30年代的中国文化生态极不平衡,文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平、上海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的文化通过主体的集居状态、经验形态和创造心态影响着文学理论的生成,从而形成"京派"与"海派"两种理论形态,两派理论在文体与逻辑形态上差异甚大。

关 键 词:1930年代 文化生态 理论形态 京派 海派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