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红参[1] 罗才贵[2] 黄宗娟[1] 杨爱国[1] 许学良[1] 罗建[2] 徐饶[1] 万义文[1] 赵灿[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10期1953-1955,共3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125B05)
摘 要:目的:探讨大骨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761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非参数多个样本比较的K-W秩和检验和Rx2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调查大骨节病不同性别、体重、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在761例大骨节病患者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157例(占20.63%),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214例(占28.12%),痰瘀互结型390例(占51.25%),以痰瘀互结型最多,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最少;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取决于性别的不同及体重的变化。结论:大骨节病3个证型的分布与性别、体重的关系不大,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其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年龄偏小、病程偏短、临床分度偏轻;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临床分度偏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