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仰海峰[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研究》2011年第10期18-24,116,共8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究"(编号10BZX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第二国际时代以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在主导逻辑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一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等为标志的从传统的经济决定论构架转向以主体一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构架,这一研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得到回应;二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关于人与结构的逻辑论争中,以主体一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模式受到质疑,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成为马克思思想解释的重要构架,并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一些学者的回应。The paper reflects the two leading-studying modes of Marx's thought: the mode of historical dialect of subject-object and the mode of structuralism.There are two logics in Marx's thought: the logic of production and the logic of capital.The core of Marx's thought is the critique of capital logic.Capital logic expresses itself as a totality of structuration;subject and structur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totality of structuration.So we should explore the thought of Marx from capital logic and its structuration.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