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金胜[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46-60,共15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一般项目<近30年中国作家的自我认同及其叙事表征>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WXJ11

摘  要:"新时期"初期,在新的历史意识的推动下,作家们开始重新建构"文学"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归来"作家的笔下,"人民"成为一个不可置疑、不可分析的元话语。作为一种新的伦理样式和评价原则,其内部渗透着浓郁的革命伦理和政党伦理。"知青"作家则重构了以个体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人民"认同。"人民"褪去了主流政治话语曾强加于它的油彩,成为这一群体的带有民粹主义、理想化色彩的生命和精神寄托。在"新时期"初期小说中,"人民"主要是在"精神返乡"的意义上发挥其政治功能、道义功能或精神寄托功能。这种理想化、抽象化的"人民"话语昭示着"新时期"初期小说中个体化启蒙叙事的内在困境。

关 键 词:“新时期”初期小说“ 人民”话语 启蒙认同 叙事表征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