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颖[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 处:《语文研究》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Linguistic Research
摘 要:文章认为,根据充当状语的名词与其所修饰谓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可分为四类,即名词是动作行为的凭借、发生的处所、比况性施事和比况性受事。名词作状语的衰微从东汉开始,这从当时的著述、接近当时口语的注释语言和汉译佛典中可以观察到,具体表现为名词状语被"赋予标记",这种形式上的标记使得名词状语与动词间的语义关系形式化。到南北朝初期,名词作状语在口语中已经失去能产性,这在汉译佛典中有明显的反映。名词作状语的衰微符合汉语词汇从上古到中古由"隐含"到"呈现"的大趋势,是名词与所修饰动词的语义关系从"隐含"到"呈现"的一种变化。名词作状语现象的衰微与上古至中古发生的一系列语法演变有关,如介词组的前移、新兴介词的出现、词汇双音节化及句子谓语部分的复杂化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