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基于新审计准则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波[1] 杨欣[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出  处:《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11期57-59,共3页Finance and Account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资本市场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09CJY0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博士后科研基金

摘  要: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关 键 词: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重要性水平 界定 2010年 注册会计师 专业判断 审计实务 审计过程 

分 类 号:F239.4[经济管理—会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