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出 处:《遗传》1990年第1期19-22,共4页Hereditas(Beijing)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测定了Escherichia coli P90CF[rec A ara △(lac pro B)F′ lac l, pro A^+ proB^+]及其依赖链霉素突变体(Str^D A)、抗链霉素突变体(Str^R A)和回复突变体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发现Str^D A的酶活性大大低于野生型的酶活性,而Str^R A的酶活性与野生型的接近。不同的回复突变体,酶活性差别很大,最高的与野生型的接近,大多数介于野生型与Str^D A之间,少数低于Str^D A。测定了E. coli A19及其衍生株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并与其λcI857成斑率相比较。在VT977(S8+S3+S18+L6+L24+L27)和VT567(S8+L27)中,它们的成斑率分别是野生型的6.02倍和3.56倍,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只有野生型的19.23%和28.02%。相反,VT711(S8+S4+L6+L24)的成斑率只是野生型的6×10^(-7),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仍达野生型的33.20%。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