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真性的建构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晓春[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  处:《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MZ024);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系列论文之一

摘  要:从16世纪开始,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中的个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18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本真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存在主义哲学家真正从人类生存的哲学高度探讨了个人本真性问题。海德格尔将时间性的维度纳入到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考察之中,认为向死而生是人的本真存在,而日常存在却又不断掩藏死的可能性,人的日常存在处于非本真之中,所以本真的向死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萨特从人面对自己的存在时所采取的真诚与自欺这两种态度出发,探讨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这两种存在方式的真实性与超越性。在萨特看来,人就是在真实性与超越性的分裂、矛盾的张力中,维持了自己的本真存在。

关 键 词:本真性 真诚 道德 向死而生 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 自欺 

分 类 号:B086[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