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春[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 处:《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MZ024);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系列论文之一
摘 要:从16世纪开始,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中的个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18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本真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存在主义哲学家真正从人类生存的哲学高度探讨了个人本真性问题。海德格尔将时间性的维度纳入到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考察之中,认为向死而生是人的本真存在,而日常存在却又不断掩藏死的可能性,人的日常存在处于非本真之中,所以本真的向死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萨特从人面对自己的存在时所采取的真诚与自欺这两种态度出发,探讨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这两种存在方式的真实性与超越性。在萨特看来,人就是在真实性与超越性的分裂、矛盾的张力中,维持了自己的本真存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