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预防和正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红光[1] 刘茜[1] 向冬梅[1] 

机构地区:[1]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出  处:《全科护理》2011年第31期2898-2899,共2页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摘  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与中心静脉插管(CVC)相比,避免了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感染发生率比CVC低,〈3%;由有资质的护士操作。PICC为长期静脉治疗的病人,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带来了福音,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其中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6.7%[2]。现综述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正位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下。

关 键 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预防 正位 

分 类 号:R473.73[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