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丽萍[1]
出 处:《学理论》2011年第32期37-38,共2页Theory Research
摘 要:主客观的关系是认识论的必备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相互区别、联系、转化决定了认识的主观性同认识的客观性是统一的,是协调发展和同步一致的。主体性的水平及发扬程度越高,反映的主观形式就越完善,理解的自觉性就越强,主体的观念就越能深入到客观对象的内部和各个方面,因而获得的客体信息就越多而且全面,认识主观性实现的程度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主体能力没有发展到使潜在客体变为现实客体,或只在很低的层次上反映客体,那就谈不上什么对客体的深入、全面、本质的认识,也就谈不上认识的客观性。获得的客体信息越多而且全面,认识主观性实现的程度也就越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