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军[1,2] 杨立强[1,2] 王庆飞[1,2] 徐浩[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出 处:《矿床地质》2006年第S1期67-70,共4页Mineral Deposit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572063);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No.03178)的共同资助
摘 要:由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体制多次转换及火山-侵入岩活动形成了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成矿类型主要以石英脉型、复合脉带型、浸染细脉带型等类型为主,多种类型金矿多为同源成矿溶液在不同构造背景和物化条件下的沉淀产物,从而发育类似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结构。胶东矿集区存在3期成矿作用,金成矿作用主期明显集中于燕山中期(130~120Ma),(含金)银矿化为燕山晚期(【97Ma),含金(银)铅锌矿化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于燕山晚期(100Ma前后),区域地质事件的定年与因果分析显示这三期成矿过程的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均受壳-幔相互作用等大尺度构造体制转折事件控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