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永升[1]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
出 处:《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25-28,共4页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环境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棘手的问题,对于本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在理论上也多有争议,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拟就环境犯罪的主体与客体问题作一些探讨,以资共同研究。一、关于环境犯罪的主体问题所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这里的人既包括具有生命有机体的自然人,又包括被法律赋予人格的拟制单位。根据我国新刑法的规定,破坏环境犯罪的主体既包括个人,又包括单位。个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关 键 词:环境犯罪 复杂客体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刑事责任年龄 环境权 犯罪主体 新刑法 单位犯罪 犯罪行为 危害环境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