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风险监管体制改革的启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兆波[1] 郑禊余 

机构地区:[1]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2]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市分行

出  处:《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摘  要:西方国家对银行业风险的监管是以立法为基础,目的就在于防范银行作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发展。美国是银行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银行业监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松散到完整和成熟的过程。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80年代初,由于爆发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引起美国严重不安,它清醒地意识到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过去,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管偏重于经营方向的许多严格限制,因而制约了美国银行的竞争力,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所以改革重心放在对银行资本充足比例,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加强要求的同时,逐步从过去对银行业的硬性限制转向以资产监管为核心的指标化、合理化的监管。目标集中在资本和资产质量上,把资本水平与资产结构风险联系起来。与此同时,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达成共识,于1987年共同签署了《国际资本充足标准巴塞尔协议)。到了80年代中后期,美国又因储蓄贷款协会的危机和这一时期银行资本水平普通的下降,进一步把注意力朝向资本充足率的确定上。1989年,美国联邦储备局采纳了《巴塞尔协议》

关 键 词:国有商业银行 银行业监管体制 银行风险 改革的启示 资本充足率 风险管理体系 《巴塞尔协议》 外资银行 不良资产 体制改革 

分 类 号:F837.12[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