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初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萍[1] 冯艳珍[1] 

机构地区:[1]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

出  处:《时代金融》1996年第3期23-24,共2页Times Finance

摘  要:一、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学说的基本观点,信用关系的本质就是一种融资关系,商品价值运动的不均衡性产生信用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有的需要借钱,而有的则有钱不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已逐渐过渡到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一种以银行为中介,将借贷双方集中起来提高资金社会化程度的间接融资形式。而风险是一种动态机制,并非消极的经济现象,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属性之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看,银行信用风险就是银行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它包括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前者指因规避风险失败而可能造成的损失,是一种预期的损失;后者指因规避风险成功而可能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一种预期性的收益,并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因此,广义的银行信用风险是一种可能性的或预期性的。

关 键 词:信用风险 规避风险 银行贷款 银行信用 理论内涵 信用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 货币信用学 动态机制 可能性 

分 类 号:F832.2[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