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泉[1]
机构地区:[1]中共宜昌市委
出 处:《长江论坛》1995年第1期56-58,共3页Yangtze Tribune
摘 要:宜昌,闪烁着希望之光的一颗璀璨明星。 1992年4月3日,历史再度选择了宜昌。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揭开了兴建长江三峡工作的帷幕。在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的宜昌,在只有400万人口、2.1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继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在这里诞生后,三峡特大工程又将从这里崛起,这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不过,面临这千载难逢的最大历史机遇,清醒的宜昌人民没有空喊震耳欲聋的“机遇口号”,也没有自诩舍我其谁的“机遇霸王”,而是执著参与竞争,极力把“机遇优势”变为“机遇行动”,在全力以赴服务三峡工程中发展自己。虽然,历史仅仅跨过了两年年轮,但是,宜昌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浪潮,闪耀着发展的光辉。
关 键 词:宜昌市 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 大规模移民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 财政收入 特大工程 三峡经济区 区域经济布局 目的规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