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稻曲病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秀艳 董淑文 

机构地区:[1]卢龙县农业局,066400

出  处:《河北农业》1994年第3期14-14,共1页Hebei Agriculture

摘  要:稻曲病又名绿黑穗病、谷花病,群众称为"灰蛋"、"羊粪"。近年来,在卢龙县稻区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稻曲病病菌含有毒色素,所以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稻曲病一般发生在水稻开花后期至乳熟期。病害初起时,受侵害的个别谷粒颖壳稍张开,并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日后逐渐膨大,并将颖壳包围起来形成"稻曲"。病粒初期表面平滑,呈黄色并有薄膜包被,后期膜破裂后星黄绿色或墨绿色,同时病粒上生有菌核。收稻后菌核遗留在田间,构成来年重要的初侵源,同时种子表面也常带菌。一般菌核于7—8月份开始发育并产生孢子,孢子随气流传播,在开花时侵染花蕾及幼颖。防治稻曲病,一般应本着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栽培防病为辅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一、选用抗病品种据调查,不同品种间稻曲病发生程度有明显差异。

关 键 词:稻曲病 气流传播 颖壳 花时 综合性防治措施 乳熟期 膜破裂 抗病品种 上生 化学药剂防治 

分 类 号:S435.111.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