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应用氯前列烯醇后血清孕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戴杏庭[1] 徐魁梧[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牧场

出  处:《中国奶牛》1993年第4期39-42,共4页China Dairy Cattle

摘  要:前言 1930年发现前列腺素(PGS)后,给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从70年代开始跨进畜牧业。1974年,英、美等国开始将前列腺素作为催情药上市以后,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家畜的同期发情、提高受胎率及治疗繁殖疾病(如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1973年发现PGF<sub>2</sub>α的类似物ICI—79993,其活性比天然的PGF<sub>2</sub>α高2000倍以后,1974年又出现ICI—80996(氯前列烯醇)和ICI—81008(氟前列烯醇),其活性相当于天然PGF<sub>2</sub>α的200倍和100倍。近几年来。

关 键 词:氯前列烯醇 持久黄体 血清孕酮 繁殖疾病 同期发情 卵泡囊肿 前列腺素 直肠检查 发情症状 慢性子宫内膜炎 

分 类 号:S823.91[农业科学—畜牧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