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创作中的生命苦质现象及其悲剧价值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阎建滨 

出  处:《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64-69,共6页

摘  要:上篇:创作中的生命苦质现象笔者认为,郁达夫在有限的文学创作中将生命的种种苦质现象诸如“忧郁”、“悲苦”、“颓废”、“色情”、“感伤”、“自杀”、“孤独”等喧泄给人们,从而创造了一个充满主观病态的、富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苦质艺术景观。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苦质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1)作家自身对生命苦质具有独特的创伤经验;(2)作家在创作观上对生命苦质颇具美学偏爱与理性自觉;(3)作家在作品中对生命苦质情感显示主观泛情倾向。一般作家可能具备一。

关 键 词:终极意义 悲剧意识 零余者 艺术景观 她是一个弱女子 中国新文学 乌纳穆诺 心理变态 《沉沦》 美学意义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