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云发
出 处:《上海戏剧》1990年第5期50-53,共4页Shanghai Theatre
摘 要:作为文学史上的定论之一,由罗贯中、施耐庵两人先后整理、创作的《水浒传》,早巳被列为“伟大的作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杰作之一,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它以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屹立在我国文学史上,成为封建社会文学的一个高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毋庸讳言,《水浒传》通过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发生、发展到受招安失败的历史,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年间的社会阶级矛盾,并且塑造了一批令人喜爱的起义军头领形象,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作者的立足点,却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一部分农民起义军头领进行了丑化和诬蔑。《水浒传》与先它而出现的也是以梁山拍农民起义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元杂剧相比,无论是思想倾向,还是艺术手法上,在塑造起义军头领形象这一点上,都比元杂剧大大地倒退了。下面,试以李逵形象从英雄到盗寇的嬗变,将《水浒传》与元杂剧作一比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