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国富[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
出 处:《电影评介》1990年第11期14-14,共1页Movie Review
摘 要:最近,王国安、冯峰以《“王朔电影”应当休矣》为题对于“王朔电影”提出自己的看法(载《电影评介》1990年第7期)。姑且不说有人提出的“1988年为王朔电影年”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我们只要仔细考察“王朔电影”,就会发现,“王朔电影应当休矣”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们的电影界一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允许多种电影现象并存。在题材上,我们需要表现重大历史、现实题材的史诗巨片如《开国大典》、《共和国不会忘记》等,同时也需要多侧面、多角度、程度不同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在美学追求上,允许电影创作的多种美学探索。悲剧片所揭示的人生意义的深层底蕴与娱乐片的幽默意识、侦探片慎密的逻辑推理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的这种形势下,“王朔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现象,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的。王、冯的文章列出“王朔电影”的两大罪状:“其一,庸俗无聊,格调低下”;“其二,‘隔离’观众,失去票房”。我们认为,这些罪名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与“王朔电影”的真实内涵与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并不相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2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