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茂信[1,2]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美国研究所,教授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史学月刊》2011年第12期85-108,共24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人才吸引战略的历史考察研究>(10BSS0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此后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就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欧洲发达国家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实施较晚,但到20世纪末期,欧盟国家成为当代全球继美国之后另一个人才聚集最多的地区。从人才来源看,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母国迁入发达国家的移民,第二类是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无论以何种身份入境,科技人才作为母国政府、家庭和社会多年来投入的人力资本的载体,其作为移民永久性定居欧美发达国家,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流失,其中以人才资源稀缺的加勒比海和非洲国家遭受的损失最严重。从科技人才迁移的原因看,在微观上,科技人才的主观因素作用比普通移民更加突出;从宏观上而言,用传统的移民观已经无法解释战后扑朔迷离的跨国人才流动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可以发现,被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国家都出现了科技人才跨国活跃流动的趋势。同时,区域性的经济协作和跨国公司及各国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等因素,都成为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要推动因素。毋庸讳言,科技人才的跨国流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对于发达国家则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收益,并为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